沪江互加计划助力互联网教育创新,获央视连续报道

2月1日至2月3日,中国国际电视台新闻频道CGTN(原CCTV-News)连续三天在《China 24》栏目报道互联网在传统学校的应用与创新。沪江互加计划合作学校——四川宜宾白云小学、新店小学、凉水井中学和江苏常州北郊小学作为典型案例,首次通过央视国际平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。

一所消失的乡村学校

2月1日,CGTN以《教育的未来:把互联网引入课堂》为题,报道了一所已经消失的乡村学校——四川宜宾白云小学,引发对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存活与发展问题的思考。

地处四川宜宾大山深处的白云小学是全国12.7万所小规模学校的典型代表,邹长江老师曾带着仅有的10个学生坚守于此。2015年,互加计划走进白云小学,用一根网线、一台落满灰尘的台式电脑,首次将大山这头的乡村教育与外面的世界最丰富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连接在一起。当月,沪江正式推出支持中小学公益课程项目——互加计划,希望通过互联网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育,实现优质网络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共建共享,让学习更简单、更公平、更快乐。一年后,白云小学关闭,邹长江调任到只有16名学生的新店小学。基于白云小学的实践经验,邹长江为新店小学带去了关于教育的新理念,为孩子们的课堂带来不一样的风采。如今,新店小学也成为互加计划的合作学校,鲨鱼公园的科学课、夏加尔美术教育的绘画课等优质课程正在丰富师生们的课堂。

络绎不绝的城里学生

2月2日,CGTN以《中国教育改革:农村学校探求新方法》为题,讲述了四川宜宾凉水井中学“互联网+课堂”的改革故事。

凉水井中学地处城郊,2000年的时候,学校升学率几乎为零,学生流失极为严重,最差的时候只有100多名学生。为了改变农村孩子的教育,2003年起,全校老师从自身情况出发进行全面课改,推出了“翻转课堂”模式。课上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成果、问题抛出及学习心得的展示,学生之间互相学习、提问、解答,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。课堂中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让学生们真正做到“快乐学习”。2014年,学校领导开始谋求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学校新的发展机遇。与互加计划携手后,凉水井中学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走进各地的优质艺术网络课堂;校园活动可通过CCtalk进行直播;师生们在沪江社团上进行交流和沉淀,记录共同进步的点滴。经过改革,凉水井中学办学绩效突飞猛进,中考成绩由倒数跃升至当地前列,连续十年教学质量一等奖。2016年中考,该校一半学生考上示范高中,更有城里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。

众筹得来的优质课程

2月3日,CGTN以《众筹课程,网络购课形式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》为题,报道了江苏常州北郊小学用想法和技术改变教育的故事。

北郊小学70%的学生由外来的务工子弟组成,多年来通过数字化丰富和改善学校教育系统。线上众筹课程依托沪江旗下实时教育互动平台CCtalk进行直播,是学校“爱创课程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众筹课程由学校出一半钱,另一半由家长和社会来众筹,众筹成功后便可为学生开设个性化课程。线上众筹课程帮助学校解决了学生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,本校教师教不了的课程可以由线上名师来教授。此外,线上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小组学习的局限,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教学反馈。2016年秋季学期众筹课程上线后,学校共收到学生近1.5万份满意度极高的课程评价。看到学生切实喜欢这样的线上课程,越来越多的家长也由观望转为支持和认可。自2015年10月推出以来,互加计划已经连接起全国近30个省份的上千所中小学,举办超过上万次直播课程与活动,受益老师超过3万名,影响50多万学生,涌现出江苏南京栖霞网络名师课堂、河南三门峡“寒假空中课堂”、北京通州“停课不停学”等典型案例。,各地已经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“互联网+教育”模式。就在寒假期间,互加计划联合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在CCtalk开播的翔宇年课堂之《鸡年说鸡》获过万名学子在线观看。沪江网校的外教团队、CCtalk英语(精品课)名师共同发起的“Real English”为各地学生带来涵盖饮食、建筑、礼仪、节日等方面的文化大餐。从江苏南京栖霞区到河南三门峡湖滨区,多地中小学都组织了类似的“寒假空中课堂”,开展了覆盖学生、家长和教师的各类特色课程。此前,CCTV分别以《互联网教育——让农村学校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》和《重建乡土中国之乡村微型学校联盟》为题,在2016年6月和7月报道了河南兰考程庄小学、四川广元微校联盟的教育创新故事。短短一年多时间,互加计划已经五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外文频道,向世界传递中国教育的探索和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