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互联网+”无人机植保 千亿级市场前景广阔
传统植保作业机械存在着诸如施药成本高、过量使用农药、农药利用率低于45%等问题,且效率低下,人力成本高,而无人机植保凭借其全能、便利、安全、高效的特点在近年来一跃成为了植保行业的新宠。与此同时,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遍应用需求,互联网+植保无人机的模式逐渐成为行业趋势,推动着植保无人机市场的飞速发展。
在2016年,无人机农业植保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众多信息化互联网系统,包括植保市场供需信息化、农田病虫害数字信息化,甚至航空农药制剂销售信息化等。农业植保借助互联网构建的信息系统,传统粗放和散乱的生产流程可以得到科学高效的整合。比如新农宝退出的基于“U-Cloud”云平台的飞防服务+互联网解决方案,不仅能够无缝对接多品牌飞控系统,同时还能提供飞防专业服务,并进行气象精准数据预测,空管报批、红线作业的反馈控制等服务,以及实现会员化管理,智能化推广。线上实时调度、可视化地图呈现飞防信息,上述功能的实现将打通飞机、飞手、农田、农户业务链。,构建飞防生态平台,总体而言,这将极大提高整个生产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精细化水平,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投入和能源消耗。
随着互联网应用优势的凸显,越来越多的无人机植保企业都采用了“互联网+”的模式,企业更追求市场资源的整合、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市场的拓展。因为在农业领域,其他企业的存量市场很难被撼动,所有企业都企图在增量市场上通过采用“互联网+”的模式开展激烈竞争。不少企业也借助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扩大,实现价值链的横向整合,比如农业植保可融合无人机、农机合作社,药企等产业,创新思维,集约服务,跨界融合,可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的产业集群。
在2017年初,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司长李伟国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指出,2017年将继续稳步实施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,允许在适宜地区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补贴试点,虽然具体补贴目录尚未公布,但这意味着植保无人机将首次被纳入国家农机补贴,也昭示着植保无人机未来的千亿级广阔市场前景。